荷兰画派的黄金时代

继法国卢浮宫后,“荷兰莱顿艺术展:伦勃朗和他的时代”于6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9月23日在上海龙美术馆,以及卢浮宫阿布扎比分馆相继展出。此次展览为美国商业巨头的私人收藏,展出的30幅绘画作品几乎涵盖了荷兰黄金时期的艺术风格。作为17世纪荷兰绘画最大私人收藏,其展示了伦勃朗与同辈荷兰大师的黄金时代,他们对整个西方美术史有着重要意义。


After the presentation of ‘Rembrandt and His Time’: Masterpieces from The Leiden Collection’ in Louvre Museum,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6.17), Shanghai Long Museum (9.23), Louvre Abu Dhabi will present the exhibition in succession. The exhibit is a private collection of American Business Tycoons, which includes 30 paintings, covering nearly the golden age of artistic style of Holland. As the largest private collection of the paintings in 17th century Holland, the exhibition shows the golden age of Rembrandt and other contemporary great masters, who are of crucial significance in the entire western art history.


丨黄金时代形成的背景丨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荷兰的独立使荷兰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


当时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黄金时代的群像油画在荷兰展出.jpg

▲黄金时代的群像油画在荷兰展出


在人的地位和价值得到肯定的进步社会制度下,画家们可以大胆地摒弃过去千百年来禁锢人和艺术的宗教,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蓝本。画家所感兴趣的是普通市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和优美多姿的大自然风光。无论是资产者的自尊自信容貌,还是街头乞丐、江湖卖艺人和乡村医生;无论是豪华优雅的客厅、卧室还是破旧茅舍;无论是村中小道还是珍禽野味;无论是高贵器皿,还是野花水果,甚至下等生活琐事,这些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都被荷兰的画家搬上了画布,为了迎合社会的多元化审美需要,艺术的题材扩大了,表现形式多样了。


独立的风景画、静物画和动物画,个体和群体的肖像画,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风俗画,都深受广大市民们欢迎。因此出现了专事某一种题材的画家,诸如肖像画家哈尔斯、伦勃朗,风俗画家维米尔,静物画家威廉·克拉斯·赫达,风景画家霍贝玛等等。


因此,17世纪是荷兰艺术特别是荷兰画派的“黄金世纪”。而其实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是从1620年代开始大幅度发展,至1672的灾难年渐渐衰落,只经历了短短的五十多年。

展览.jpg

▲荷兰最著名的博物馆 国立博物馆展览黄金时代的画作


丨黄金时代的绘画特点丨


由于荷兰人是通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获得胜利的,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林中水塘》.jpg

▲《林中水塘》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


在和谐恬静的生活氛围下,荷兰的画家就将风景、肖像、风俗画、动物和静物等生活场景精心地画在了画幅中。在他们的画卷中,充满着世俗生活的真情实意,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充满着净化了宗教的浓郁气氛之后那种世俗生活的恬静与和谐。荷兰画家们也并不在乎什么是美,什么是理想,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真实。他们在明暗对比上使用通俗的、戏剧化的手法;画夜景则用人工光。在题材上,他们喜欢画音乐家、小提琴手、酒鬼、骑士等,用的是炽热狂放的笔触,构图不遵从于任何古典的规矩,而是倾向于以现实的眼光来构图。

弹曼陀铃的小丑.jpg

▲《弹曼陀铃的小丑》 哈尔斯 肖像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都是商品走进市场,这种商品价值观也走进美术领域,美术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画家过去是依附宗教和贵族订件,而今要依附于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必须迎合买画人的审美需要。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画家们开始增加绘画的品种,画幅也会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不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再者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


此外,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不像当时欧洲主流的巴洛克风格画作,它缺乏应有的宏大和理想化的特征。相反,它更贴近于早期尼德兰画派所有的现实主义风格。再与更早的欧洲绘画时期相比,由于加尔文宗禁止宗教肖像的缘故,荷兰黄金时代的宗教主题画作并不多。就算是圣经主题作品可以用来做私人收藏,但也很少有画家专注于这一领域。除此以外,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绘画类别,肖像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风景画等等。


丨各题材的代表人物丨


荷兰画派中肖像画的代表人物是哈尔斯。他的画非常大胆,无拘无束,直截了当,而且在捕捉人物的瞬间表情方面,具有惊人的洞察力,这使他的肖像画洋溢着一种充沛的生命活力。其中《微笑骑士》肖像画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在这幅画中,人物的衣着华丽,细腻精致,人物面部微笑的表情生动,这微笑中仿佛隐藏着许多东西,向上撇的髭须,斜视着的眼神,微微上翘的下颔,都使人物的微笑洋溢出一种“笑傲江湖”之感,仿佛这不是一千年前的画像,倒像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人物站在你的面前,在真切地注视着世间的一切。

微笑骑士.jpg

▲哈尔斯 《微笑骑士》


荷兰画派的风景画,在选景上更为自然,刻画的是景物本身的自然态势,而不是寻求理想化的景观,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对自然美的赞颂。它们使用明丽的色彩,细致真实的笔触,不像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笔下的自然是被理想化的自然,而是他们切身融入其中、可以在其中走动、呼吸的自然风光。风景画代表人物雅各布·凡·雷斯达尔擅长画视野开阔的风景,在他的风景画中,我们能够感到大自然的兴衰和勃勃生机,感受到光、云和空气的流动。他的《倒树》(Fallen Tree)和《林景》(Forest Scene),成为十九世纪欧洲风景画家们效仿的典范。雷斯达尔对自然景致有着准确的观察,在《哈勒姆麦田》(View of Haarlem, Wheat Fields)等全景式荷兰乡村风情作品中,以写实的笔法刻画的云彩占据了主导地位。他还经常使用明暗对比法,以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和情感力度,如《墓地》(The Cemetery)和《迪尔斯泰德附近的韦克磨房》。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jpg

▲An Extensive Landscape with a Ruined Castle and a Village Ch


荷兰画派中成就最高的是风俗画。画家们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入画的题材。虽然在过去也有,但荷兰画派却把这一点作为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奠定了下来。17世纪荷兰风俗画不像文艺复兴时代画家那样地往往通过宗教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是直接地 以非理想化的手法来如实地反映市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这类风俗画大致包括两类内容:农民题材和反映市民生活的所谓时装题材。前者继承和发展了16世纪P.勃鲁盖尔的绘画传统。


约翰内斯·维米尔就是其中最优秀的风俗画家之一。他一生只画了接近40幅画,而且尺寸都很小。他在画中表现的都是荷兰普通市民的家庭生活。由于他巧妙的安排,这些家庭生活场景都显得那么恬静,温情。他在画面前景都设置了许多家庭器物,使得观众和画家一起在一定距离外静静观看着画中人的生活。维米尔将普通荷兰市民生活中的诗意性出色地表现了出来。

Johannes_vermeer,_giovane_donna_seduta_al_virginale,_1670-72.jpg

▲ 维米尔《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少女》


维米尔的绘画技艺擅长于掌握光线和色彩的刹那间的美感,构图精粹无瑕,这使他死后便跻身于欧洲最优秀的艺术家之列。他的代表作《画室内的画家》,这个画面体现了17世纪荷兰画家画室的情景。女模特儿完全站在强烈的光线下,头插羽饰,表情恬静肃穆。画家背对观众,面向画架。画家对光线的处理非常精妙。所有的事物都既显得随意、自然,又具有整体结构上的稳定与和谐。下垂的帘布所形成的垂线,与对面墙上的几重水平线之间,构成了平衡对比,画架的三角形和对面墙上所挂图画的长方形形成对比,地面的白色方块与黑方方块形成了对比。从模特儿对面射进来的阳光把上面所有这些不同形体的事物,统一在一起,整个画面也是在透明的、黄色的整体调子中,显得绚烂温暖。维米尔的选材都非常普通,没有什么重大意义,但在他的透明光线的阐释下,却变得如此美丽、如此富于诗意,甚至使这样的世俗生活仿佛具有不可忽视的圣洁和绝对意义。这正是维米尔的伟大之处。

Jan_Vermeer_-_The_Art_of_Painting_-_Google_Art_Project.jpg

▲维米尔《画家的画室》 画布油画 1666年作,维也纳美术史美术馆藏


荷兰画派中最全面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画家要属伦勃朗了。伦勃朗是一个磨坊主的儿子,曾经上过大学,后来辍学专攻绘画。他多才多艺,在素描、彩绘和蚀刻三个领域里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他的画总是洋溢着充沛的激情和想象力,他把鲁本斯作为自己的导师,画中人物和笔触自信而饱满,甚至显得咄咄逼人。早年伦勃朗喜好异国情调和浪漫风格,构图极富戏剧性,笔触极具张力。晚年,他的画风转趋保守,画面充满宁静和沉着的气氛,与早期那种追求激烈而深具戏剧性的风格颇显迥异。

伦勃朗《犹太新娘》.jpg

▲伦勃朗《犹太新娘》


伦勃朗有两类画备受后来艺术史家们的称道,一类是他的群像画,一类是他的肖像画。伦勃朗的群像画使他名声大噪,他的群像画中,众多人物安排在画面中,不仅井然有序,而且自然随意,他往往把一群人分成几组,却不会显现出刻意的成分。他画于1632年的《杜尔普医生的解剖学课》,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认为在群像画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年又画了《夜巡》,更使他的绘画声誉越来越高。这是一幅巨型画,它描绘柯克队长带领巡警们夜里巡查前整顿队伍的场面。这幅面突破了纪念性群像的传统画法。传统的群像画中,每个人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伦勃朗赋予每个人以一般化的动作,去寻求他们在心理情绪上的统一。伦勃朗在肖像画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伦勃朗画人物肖像,不仅细腻、真实,处处落笔谨慎而洗练,而且他仿佛对人的内心世界有着天生的洞察力,对希腊人所谓的“心灵活动”有着近乎神奇的真知灼见,就像莎士比亚那样洞悉人心。伦勃朗擅长用人的视觉来看“人”,这使他能够了解各种类型人的外表,了解人们在特定情况下会怎样行动,他也是按照这样的理解去体会圣经中的人物的。所以,他笔下的圣经人物与以往画家笔下的圣经人物大为不同,他仿佛能够进入圣经故事的整个精神世界,他会弹精竭虑地去设想在某种情景下,人物会是怎样的心理和精神面貌。这使他几乎不需要设计什么特殊的状态或动作,就能画出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画面。

Rembrandt_van_Rijn-De_Nachtwacht-1642.jpg

▲伦勃朗《夜巡》


丨黄金时代荷兰画派的重要影响丨


黄金时代的荷兰画派不仅产生了一批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还给后世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荷兰画派在整个欧洲古典艺术的发展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在以伦勃朗为代表的17世纪画家的风格转变中,日益消减的宗教气息被逐渐清晰的世俗形象所取代,进而转化为表现深刻诚挚的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荷兰画派成就最高的应该是它的风俗画。画家们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入画的题材。虽然在过去也有,但荷兰画派却把这一点作为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奠定了下来。他们一扫往日西欧奢靡之风,转向对简单自然的爱好,注重写实的艺术风格。因此为了满足民众的审美期待视野,荷兰画派应运而生,通过写实的强化和大量世俗风情的表现,开启了现实主义风气之先河。

1024px-Johannes_Vermeer_-_Gezicht_op_huizen_in_Delft,_bekend_als_'Het_straatje'_-_Google_Art_Project.jpg

▲ 维米尔《代尔夫特房屋窗外的街景》


由于接地气又写实,所以十分受到市民的欢迎,因此油画变成了商品,大量进入市场。这一时期,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各类体裁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

Meisje_met_de_parel.jpg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伦勃朗自画像.jpg

▲《插羽毛贝雷帽的自画像》 1629年 板上油画


黄金时期的荷兰画派的艺术成就并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派,后者虽然艺术造诣极高,但题材多局限于宗教或神话寓言,并深受古典主意的束缚,而前者的出现则改变了绘画几乎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扩大表现范围,而另一方面也将艺术引入民间,使得民众真正接触美,体验美,而不只是“仰望美”,这一转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写实地描绘照亮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的本身状态,真正把美刻画并保留下来,将绘画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相整合,使艺术回归现实,真正做到探索世界而不仅仅是宗教的纯粹之美。同时也对后来一系列流派,如印象派的兴起有一定影响。可以说正是荷兰画派的出现开创了现实主义风气,成为古典主义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代表。

微信图片_20170707142052.jpg


美国莱顿收藏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呈现的“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 ,这是“莱顿收藏”首次全球巡展,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莱顿收藏管理人劳拉·耶格尔(Lara Yeager-Crasselt)精选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三大主题,重现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创造力。11幅伦勃朗(Rembrandt)的画作,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Young Woman Seated at a Virginal)、扬·利文斯(Jan Lieveusz)以及伦勃朗的第一个学生格里特·德奥(Gerrit Dou)等70余件艺术作品将亮相。


北京地区

时间:2017年6月17日—2017年9月3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展厅


上海地区

时间:2017年9月23日—2018年2月25日

地点: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结语:


荷兰画派的艺术成就,绝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那些巨匠们的成就。如果说意大利的巨匠们创造了古典的和谐美的世界,那么,荷兰画派则把绘画从理想美的和谐世界,回归到了现实的、人世中真实的世界,并揭示了世间的、世俗生活的诗意和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意味。真正的把艺术带到民众身边。